5月9日-10日,第五届“中外合作办学30人谈-泉城会议”(2025)暨“服务、融合、创新、可持续”---教育强国建设与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在济南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心和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共同主办,山东财经大学与山东建筑大学承办,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协办。此次会议汇聚了全国中外合作办学领域重要专家50余人,来自160余所高校和机构的400多位同仁共襄盛举。

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徐理勤研究员应邀做题为“教育强国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何?何为?如何?”的报告。徐理勤老师首先简要回顾了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提出,并分析了教育强国建设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的新要求。徐理勤老师随后从人员要素、信息要素、结构要素、财物要素等四个方面的国际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解读。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何”板块,徐理勤老师从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需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时代要求、服务区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迫切需求、履行高校重要职能的内在要求和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等六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必要性。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何为”板块,徐理勤老师从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年报普通本科高校国际化指标体系和高职高专院校国际化指标体系出发,解读了不同类型高校国际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徐理勤老师认为,整个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要求,并且结合了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色。同时,徐理勤老师强调,要高度重视国际化的指标体系,但是不能唯指标体系,高校要不忘初心,做实基础性、根本性、长效性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如何”板块,徐理勤老师从“加强系统谋划,凸显国际交流合作的保障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彰显国际交流合作的支撑力”“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的贡献力”“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的影响力”“加强成功经验的宣传推广,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的辐射力”“加强国际化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的服务力”等六个方面,阐释了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实践路径与具体举措。